秦始皇秦都为什么称“咸阳”?

咸阳 更新于:2025-04-18 14:53
  • 奕纯899

    咸阳之所以被称为“咸阳”,是因为它得名于当地的盐产地。在古代,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被称为“百味之祖”,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咸阳地处关中平原,这里盐资源丰富,因此得名“咸阳”。
    “咸”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咸味”的意思,也泛指味道浓厚的食物。而“阳”字则表示方位,指的是面向南方的方向,因为古代中国的城市布局常常以面向南为尊。所以,“咸阳”字面意思就是“面向南方的盐产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都城定在咸阳,一方面是因为这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另一方面也因为这里盐资源丰富,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发展。因此,咸阳成为了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举报
  • 我为疫情

    咸阳,是秦朝都城,位于陕西。咸阳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地位和影响,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同时也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有着古代二十八位帝王的陵墓。

    那秦朝都城咸阳为什么称“咸阳”呢?

    至于“咸阳”之称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据《史记》和咸阳出的陶文中的记载,因为商鞅曾在此建咸亨、阳里。后来秦孝公就将两处之名合而为一,就成了“咸阳”。

    二,咸阳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在古代,以水之北为“阳”,山之南为“阳”。咸阳不仅在水之北,也在山之南。可谓是两者皆阳。“”就有皆、都有的意思。“咸阳”就是皆阳的意思,所以就成咸阳了。

    在古代天下划分九州,当时咸阳境内属九州之一的雍州。西周时期为毕国之地。到春秋时期,咸阳之地属于秦国,当然那时称渭阳。历史的齿轮滚滚向前,到了战国秦孝公时期,秦孝公迁都,把咸阳定为都城。

    秦朝末年,咸阳曾遭项羽火烧之难。刘邦取得楚汉相争的最终胜利后,恢复被烧的咸阳,称为新城。之后汉朝经过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到汉武帝时,因咸阳离渭水近,于是就改名为渭城。

    咸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二十八位帝王的陵墓。比如刘邦长陵、汉惠帝安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等汉朝帝王陵和昭陵、乾陵等唐朝帝王陵。

    其中,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是汉武帝的茂陵。在茂陵周围有卫青、霍去病、霍光等陪墓二十多座。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为陕西关中唐朝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举报
  • 山鹰163054036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