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阳市教育局的官方登录通道和一网通办服务入口通常可以在咸阳市教育局的官方网站上找到。以下是一般步骤,帮助您找到正确的登录通道:
1. "访问咸阳市教育局官方网站":您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咸阳市教育局官网”或者直接输入官网地址。
2. "查找登录入口":在官方网站上,通常会有一个“登录”或“用户登录”的入口,这个入口可能会位于网站顶部、底部或者侧边栏。
3. "一网通办服务入口":一网通办通常是为了提供便捷的服务,如入学申请、成绩查询等。您可以在网站首页或服务指南中寻找“一网通办”或“便捷入学服务”的相关链接。
4. "用户注册":如果您还没有账号,可能需要先进行注册。按照网站的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完成注册流程。
5. "登录":注册完成后,使用您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以下是一个示例链接,但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假设的链接,您需要访问实际的咸阳市教育局官方网站:
- "咸阳市教育局官网":[http://www.xianyangedu.gov.cn/](http://www.xianyangedu.gov.cn/)
请确保您访问的是官方网站,以保护您的个人信息安全。如果遇到任何问题,可以直接联系咸阳市教育局的客服或通过官方公布的联系方式获取帮助。举报 -
咸阳市教育局官网登录入口:https://jyj.xianyang.gov.cn/
咸阳市中招管理系统:http://61.185.20.125:9900/

2025咸阳中考成绩查询时间:7月16日12时
2025咸阳中考成绩查询入口:http://61.185.20.125:9900/
点击查看》》咸阳2025中考查询、志愿填报等指南(还有各区县中考最新消息等,持续更新中)
招生最低控制线
(一)全市统招最低控制线、县市区招生最低控制线执行同一最低控制线,由市教育局具体划定。
(二)特长生招生最低控制线。报考特长生的考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须达到当地县市区招生最低控制线75%以上,分类别按其专业课测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报考体育特长生的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身心健康评价结果须达到A等级;报考艺术特长生的考生,艺术素养评价结果须达到A等级。各县市区在填报志愿前公布特长生专业课测试成绩。
志愿填报
报考普通高中的考生均须在网上填报志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公布之后,考生在全市2025年普通高中考试招生工作日程安排(见附件2)规定时间内登录咸阳市教育局网(http://jyj.xianyang.gov.cn/)填报志愿。各类志愿一次性填报,分类予以录取,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填报志愿之前,考生要认真阅读填报说明。未在网上填报志愿者,普通高中不予录取。
普通高中志愿分三个层次:
(一)全市统招志愿。凡咸阳市区以外县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本县市最低控制线的考生,可填报咸阳市实验中学、彩虹中学、咸阳中学和咸阳启迪中学。每个考生可以填报1-2个志愿。
(二)县市区招生志愿。分两类:
第一类是普通生志愿。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本县市区招生最低控制线的,依据成绩和入学愿望,咸阳市区考生可以填报市区内1-3所普通高中(含民办普通高中),其他县市考生可以填报本县市内1-2所普通高中(含民办普通高中及综合高中)。
第二类是特长生志愿。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考试报名所在地县市区〔秦都(含高新区)、渭城为同一招生区域〕招生最低控制线75%以上,且综合素质评价身心健康或艺术素养评价结果达到A等级的考生,可相应填报本县市区具有体育或艺术特长生招生计划的学校。报考特长生的考生根据个人成绩状况也可兼报其它类志愿。
(三)征集志愿。县市区招生计划未完成的学校征集志愿。全市统招计划不征集志愿。
招生录取
(一)录取方式:市教育局负责全市统招志愿的具体录取工作;县市区教育局负责县市区招生志愿和征集志愿的具体录取工作。各类录取结束后,考生可在全市2025年普通高中考试招生工作日程安排规定时间内登陆咸阳市教育局网(http://jyj.xianyang.gov.cn/)查询录取结果。
(二)录取依据:按照学校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特长生专业课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相同时,综合素质评价等级高者优先录取。军人子女、公安英烈英模子女、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子女按有关规定享受优待政策。
(三)录取顺序:先录取全市统招志愿,再依次录取县市区招生普通生志愿及特长生志愿。全市统招志愿被录取的,县市区招生普通生志愿不再录取;县市区招生普通生志愿被录取的,特长生志愿不再录取。
入学管理
(一)被普通高中正式录取的学生,由县市区教育局依据录取结果,向学生发放骑缝加盖县市区普通高中录取专用印章和录取学校印章的《录取通知书》。考生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持《录取通知书》到录取学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两周内不办理者,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在普通高中就读期间,本县市区内不能转学,需跨县市区转学的,不能转入高一层次级别的高中。录取结果是考生建立全国统一的普通高中学籍的唯一依据,未被录取的学生不予建立学籍,不能取得在校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籍,不能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二)凡在外地市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咸阳户籍考生,欲回我市普通高中高一就读,必须在被当地普通高中录取并建立学籍后,按规定转学到我市同层次学校。
(三)招生工作结束后,任何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手续。
举报

